为深入贯彻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要求,9月25日至28日,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,联合民族师范学院、新闻学院、音乐学院、美术学院等多学科师生组建的41人实践团队,赴青海格尔木开展为期四天的“大思政课”创新实践。活动通过“理论+实践""专业+思政”的深度融合,构建了立体化育人新格局。

多维实践场景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。在将军楼公园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,师生通过“两路”精神主题展陈与沉浸式情景教学,触摸青藏公路建设者用生命铸就的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精神丰碑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运用微视频技术,将筑路文物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化教学资源。

走进鲁能集团海西多能互补国家示范基地,光伏矩阵与储能设施构成“新发展理念”的生动教材。民族师范学院学生通过Vlog记录清洁能源实践,展现“绿色中国”的格尔木样本。

昆仑山口文化体验环节,师生交流了解板块运动奥秘的同时,实践团队采集昆仑神话传说,提出地质演化与文明演进跨学科创新创业选题。
艺术思政点燃青春报国情怀。在格尔木市二中实践汇报会上,音乐学院师生以“音乐中的思政课”为主题,通过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我爱你中国》器乐、声乐表演等艺术形式,将爱国情怀融入专业展演。美术学院学生现场制作视频《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》,献礼新中国76华诞。

本次活动累计产出微视频10部、实践报告20份,方立江院长与格尔木二中、将军楼公园等基地达成三项合作共识:共建“数字思政实践资源库”、开发“昆仑文化”系列示范课程、挂牌成立“新发展理念”实践教育基地、建立“双师型”实践导师制度。后续将通过“手绘实践基地数字地图”平台,实现“一次实践,多维辐射”的可持续教育效益。
(文字:马丽,图片:陈源等)